公司總部:佛山市禪城區三友南路泛家居電商創意園8棟101號
手機:13246308915
郵箱:9556341@qq.com
服務熱線:13246308915
Latest News
Latest News
Contact Us
這是最好的時代:70年壯麗歲月背后的電信人
2019-08-12 16:44:41
狂風暴雨不眠夜的背后,不僅有無數守在一線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武警官兵,同時還有一群隨時出動維持通信暢通的可愛電信人。
圖:中國電信人員在搶險現場。
而實際上,電信人的這樣一種堅守,已經伴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走過了漫長歲月。“網絡暢通無阻的背后,是每一位電信人的默默付出。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在防汛搶險現場,處處都有電信人的身影。”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近日舉行的一場回顧電信發展歷程的活動上,我們聽到了這樣的真誠訴說。
夢開始的地方
活動在位于延安東路34號的上海電信博物館舉行。這棟百年建筑,見證了中國通信發展的重要歷程,也是電信人夢開始的地方。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首任總經理愛德華·史溫生將電報傳入中國,由此拉開了中國電信歷史的序幕。
圖:陳列于上海電信博物館的愛德華·史溫生銅像。
解放戰爭時期,通信雖然并非普通市民的日常需求,但卻是取得革命勝利的關鍵。據介紹,在解放上海的整個戰役中,憑借電信人的勇敢護局護臺行動,上海的通信沒有一天中斷過。上海的通信設備沒有遭到破壞,這在大城市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不僅在當時保住了內外聯絡的生命線,同時也為解放后的通信基礎設施和其他工業設施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電信人的堅守,從那時便已開始。
圖:早期群眾排隊發電報現場。
時間來到1955年5月1日,上海市市內電話局成立,由此結束了“租界”內電話業務和“華界”電話業務兩個電話網在滬分別經營的狀況。1984年以來,上海電話飛速發展,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統一、等位的七位、八位電話號碼制的城市。
圖:當年的搖把子電話。
在移動通信方面,1982年7月1日,上海電信研制成功150兆赫移動電話系統,向社會開放,這是我國第一個開辦的移動電話系統。當時的移動電話為車載式,也可在固定地點使用。1988年3月和1989年,上海電信先后分別建成900兆赫模擬公眾移動電話A網和B網,1994年建成數字移動通信網,自此,上海移動電話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還記得嗎?那個BP機大哥大時代
當天的活動上,我們見到了當年被稱為“中國最美尋呼小姐”卜雯倩女士。“那時候,尋呼員每天要接很多的電話,我們當時126臺有兩個地方,同時大概有300人左右,不停地接電話。平均一天下來,6個小時,大概要2000多個電話。”她回憶到。
圖:當年被稱為“中國最美尋呼小姐”的卜雯倩。
實際上,那時候的尋呼員也是個眾人向往的高薪職業,畢竟“94、95年月收入1000塊”,那的確是十分讓人羨慕了。當然,應聘這樣的崗位時,除了對個人嗓音之類的先天條件有嚴格要求外,在實際上崗執行業務時,也對個人能力有著不小的要求。
圖: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BP機。
“因為數字臺最主要的全部是數字。姓氏也是由數字表示。比如,在百家姓中,1號代表王;2號代表李;劉是16號。用戶打過來說姓劉,00是代表女士,那就是0016。培訓的時候,這100個數字都必須背下來。”卜雯倩說到。
圖:大哥大購買現場。
大哥大的到來,不僅意味著移動通話時代的開始,也使得BP機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與如今市場上各類產品的“饑餓營銷”相比,那時候的大哥大,才當真是一機難求。據當時的“放號小哥”凌斌回憶,從用戶預約購買大哥大到實際拿到手,前后需要的時間長達數月。而購買一部大哥大的價錢超過2萬元人民幣,以當時物價計算,相當于可以購買15萬斤大米。
圖:當時的大哥大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征。
歲月匆匆,如今,經歷過這樣“光輝歲月”的兩人,分別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人力資源部和市場部工作。面對通信技術的進步發展,他們都無悔于“最美的年齡開始從事電信工作”,而對電信工作的熱愛,正推動著一代代電信人追逐夢想。
圖:卜雯倩(左一)與凌斌(左二)在活動現場。
平凡崗位無悔付出 人民電信為人民
邱莉娜是另一個見證通信歷史從2G、3G一直發展到現在5G的電信人。
“一個島、一個廳、一個人、九年零投訴”。邱莉娜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自2003年開始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橫沙島營業廳的工作。在島上年輕人普遍向往市區工作的時候,她選擇了一個人堅守在島上。“因為只有一個人,我既是營業員,又承擔了保潔員、固定資產管理員、對外事務聯絡員各個工種,連上廁所都得一路小跑,平時也不敢輕易喝水;遇到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也只能硬扛。”她說。
圖:邱莉娜在活動現場(左二)。
回憶那段歲月,她的語氣中沒有委屈,更多的是一種堅定。也正是這種堅定,成就了邱莉娜從一名外包勞務工成長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從小島走向人民大會堂。她說,“‘讓客戶盡情享受信息新生活’,這不僅是我們的企業發展理念,也是我的初心,無論在哪個崗位,工作地點怎么變動,工作內容不斷變化,這個初心是不會變的。”
圖:邱莉娜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從電話線到光纖,從有線接入到無線WiFi,從撥號上網到千兆寬帶,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裝維崗位的徐珺是中國通訊發展與變遷的另一個見證者。
從銅纜到光網,從單一的接入到復雜的組網,安裝維護施工使用的工具和儀表也不斷地更新變化。徐珺告訴我們,早期部分進口安裝工具到了國內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于是他就和其他同事一起進行了改進發明。“例如暗線入戶四小工具,提高了暗線入戶成功率,降低了暗線入戶的成本,再例如穿線器的價格只有進口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
圖:徐珺在工作現場。
徐珺談到,早期室外入戶光纜施工方法源于日本,但是由于建筑密度情況不一,中國密度高,室外架空布線支架利用率需要提高,于是他們就提出改進,將原來銅線布線支架加以利用,用一個大一些的螺栓拉鉤固定更多的線纜,利舊也方便。在對老建筑的光網改造中,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也最早開始嘗試用900微米的光纖跳線芯線進行布放。時至今日,徐珺及其同事通過實驗和實踐,提出了一套隱形光纜的施工方法,并已經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將其實際施工經驗和總結融入標準之中。
圖:室外裝維測試現場。
正是由于這些裝維人員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與艱辛,走街串巷,翻山越嶺,日曬雨淋,爬桿布線,彎腰裝機,才使得通信網絡得以建成和維系,從而把現代信息文明帶進千家萬戶。
主動擔當 提高普遍服務覆蓋
自1995年5月17日,中國電信正式向社會提供公眾互聯網接入服務開始,到2019年,中國電信已經為中國的互聯網服務了24個年頭。
通過電信人的無私奉獻,克服線路遙遠、施工復雜等難題,電信普遍服務已經覆蓋千萬家庭。截止2018年9月,中國電信建成全球最大的FDD-LTE移動通信網、光纖寬帶互聯網、IPTV網和固定電話網,4G網絡覆蓋全國98%的人口、95%的國土面積,光纖寬帶網覆蓋全國90%以上的城鎮、80%以上的行政村。
雖然中國電信的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但仍有部分“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生活在貧困中。2018年以來,中國電信主動擔當,在普遍服務基礎上,于廣西、新疆、青海等10個省(區)的深度貧困地區,進一步加大投入,完成了3000多個貧困村的4G覆蓋、1500個貧困村的光纖網絡覆蓋。
圖:李珉(左一)在活動現場。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扶貧項目負責人之一李珉在活動上談到,目前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正積極開展針對新疆和四川木里的精準扶貧項目,全面提升幫扶機制。“作為一家通信企業,我們希望通過電信企業信息化的優勢,幫助當地人們將更多的產品找到銷路獲得回報。同時,中國電信在IPTV上擁有豐富的幼教資源,我們希望通過信息化使山區孩子能夠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
5G已來 這是最好的時代
回顧新中國70周年的發展,這亦是中國電信產業壯麗發展的70年歲月。
在新中國建設時期,中國電信服務于國家建設,為新中國工業基礎的奠定和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電信準確把握現代通信技術方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多個“第一次”突破。
如今,通信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從1G到5G,我們已經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未來3年,中國電信將投入資金180億元,將上海打造為全球領先的“5G+光網“雙千兆示范城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電信“讓客戶盡情享受信息新生活”的理念將繼續傳承發展。我們期待著,更先進的通信技術將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亦感恩著,一代代執著的電信人默默付出的熱愛與堅守。
推薦產品